目录
难忘的日子里………………杨文锦(1)
可鲁克旗用七十峰白骟驼堵托素湖外流口之事 …………彭措达尔杰 索南木(6)
忆宗加旗搞合作化的二年…………金巴(9)
柯柯旗王爷之世系及生平简介…………齐达来 才仁道尔杰(11)
哈萨克抢掠柯柯旗的片断…………麦日根(21)
都兰寺概况…………台·尼·彭次海(23)
柯柯寺概况…………巴图(36)
茶卡寺概况………………尖加(46)
丹津呼图传略…………台·尼·彭次海(53)
柯柯希热图传略………………巴图(61)
柯柯夏群堪布传略…………(66)
茶卡夏卜愣传略…………尖加(70)
乌兰县中学沿革………………郭如金(77)
编后语………………(82)
在难忘的日子里
杨文锦
每逢节日,总有许多青年同志到这儿来,要我谈谈自己的经历。个人的事情没有什么好谈的。不过我们度过的那些艰苦的日子确应经常给年轻人讲讲。
我是1950年来到海西的,那里刚刚解放不久。原来的县长旺本巴,是国民党留用人员。1950年5月5日,省军管会重新配备干部,委派人员。正式建立人民政权:都兰县人民政府(那时海西只有一个县,县府在都兰)。中共都兰县委员会也建立起来。整整一个县政府全套人马,只用了2辆卡车就拉来了。我当时是公安局副局长,局里还有四、五个刚毕业不久的青年学生和几个从部队转业的干部。
当时,我们面临着困难而又复杂的局面。虽然这个地区已经和平解放,但国民党残匪到处骚扰。军统西北组副组长包布拉曾在这里暗中指挥,美国驻新疆领事马克南曾在这里幕后策划,匪首乌斯满也曾在这里聚众暴乱。由于反动派的挑战,各民族之间造成很深的隔阂,经常发生械斗。马步芳留下的残匪造谣惑众,欺骗群众说:“共产党来了,要把人杀光,牛羊抢光。”搞得人心惶惶。许多头人带着上人跑到山上躲起来。怎么打开局面呢?县委决定先做民族上层的工作,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尽量等取他们。由于反动派的挑拔,头人们对我们态度很冷淡。有一次,我以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身份到天峻县汪什代海衰落副千户丘什杰那里去。他得知消息,派了200多具骑兵集结在帐篷前。看起来是表示欢迎,其实是向我们示威呢。进去后,他客客气气地献上酥油、糌粑,都是用人的盖骨做成的碗里盛着的。我们没有理睬他这一套,照样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鼓励他为民族团结做出努力。
带有一次,我们随当时的副县长伊林同志到索南邦杰里王爷府去。见我们进去,他很冷漠地寒喧了几句,便不再搭理我们了,那天我们把随身带着的小帐篷在几十米外的地方一搭,就住下了。第2天我们又去,他仍然是带理不理的样子。我们就严肃地对他说:“我们是代表政府的,你这样对待政府工作人员是错误的。”他听了,连称“失礼”,随即恭敬地献上哈达,献上礼品,表示款意。他说,因为听信了国民党的宣传,以为共产党来了要共产,要杀他们这些头人;所以不敢跟我们接触。我们反复给他宣传解释党押“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的政策,他的态度慢慢好起来。一年以后,我又一次来见他,他到40里外的地方去迎接我。
除了大量地做牧主头人的工作以外,我们还抓紧一切时机扶助救济贫困牧民。,由国家贷款,从富裕户那儿买来的牛羊,送给贫苦牧民蓄养放牧。当时哈萨克族的牧民由于长年的民族隔阂,大部分跃进深山。我们上上下下做了很多工作,才动员他们出来。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全部由国家供给,使他们结束了长期的流浪生活,安居下来,同时,动员蒙藏各族牧民,要向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对待他们。各族人民之暗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
怀头他拉有一块庄稼地,是蒙古族贫苦牧民耕种的。庄稼熟了,却没有人去收割。一问,原来是害怕土匪抢劫。我们马上组织了武装保护人员,然后动员群众前去收割。群众见了解放军保护,胆也壮了,100多人牵着牛,带着口袋,出发了。十几个战士负责警戒,白天黑夜站岗,终于安全地把粮食收回家来。以后我们考虑到形势的需要,决定组织维持社会治安,肃静残余匪特。
在各族人民协助下,局面终于安定下来。时机成熟了。1951年夏天,我召开了第一人民族联谊会,各族的大小衰落头人都来参加会议。会上,头人们纷纷表示要,互相谅解,团结和好。大家达成协议,今后再不准发生械斗事件,如果哪个部落,哪个旗族发生,由头人负责。会上,还制定一系列措施,关于维持社会治安,发展生产,发展民族贸易,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兴办学校等问题,都 制定了详细而周到的措施。为了培养民族干部,我们着手筹建了第一所民族学校,吸收了各民族的青年入校学习。县委书记和高尼这些领导同志都是当年的第一批学生。民族学校为海西州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村。后来他们陆续走上领导岗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段多么难忘的日子啊。为了打开局面,一个人要顶几个人用。吃的是青稞面,面酱当菜;睡的是马棚,茅草作床。有时开会开到半夜三更,一说有任务,二话不讲,马鞍子一背,就出发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累。有时一出去就是二、三个月,天天在荒滩野地过夜,随身带着小帐篷,走到哪儿,就地一搭。领导同志也时时把大家挂在心上。记得有一次,领导派人送来一个布袋,里边装着一只鸡,一把葱和一些条。在。在那样的环境中,能见到这些东西,是很稀罕的。大家吃着,谈着,想到未来,浑身都是劲……
多少年过去了。但这些事我都却一直清楚地记 。我时时忘不了这些,是因为现在仍然需要发扬过去那么一种精神,那么一股劲。为了开辟这块地方,多少人流血,多少人牺牲。现在的情况比过去好了多少倍,想想那些牺牲的先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搞好工作呢?为了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要把全身的劲都使出来,人人想四化,人人搞四化,让我们的祖国早日富强起来。
每逢节日,青年同志们要我讲讲过去的事情,我就给他们谈了这些,也许,会给他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可鲁沟旗用七十峰白骟驼
堵托素湖外流口之事
彭措达尔杰 整理索南木 翻译
1896年,可鲁沟旗的托素湖水突然开始向西分流。当时的诺谚旦木登群克尔和尕力生东德布两位大人,召集佐领管事、呼顺赞格们商议堵托素湖水外流口之事。大家一致认为一定要堵住托素湖。外流口因为褡裢湖(托素湖与可鲁沟湖的总称)是这一带草原的明珠,有了它这带草原才能花草茂盛,牛羊肥壮,才有了生机。要是托素湖流失,就整个可鲁沟湖也会随致流失。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通过大家商议作出了坚决堵住托素湖外流口,保全自己家乡的决定。旦木登群克尔诺谚下召,安排了佐领们从人力、物力方面应准备的事宜,并派玛麻协理为总管。下设有棍登呼顺占格,巴力登达日尕,贡改日尕等三位首领的22人组成两个班(每班10个人为一组)配合可鲁沟各佐领管事,呼顺占格要搞好工作。五月下旬在茶汗那木沟集中。堵失流口时采取先在反偷渡口处把木桩子打的密密的,再把一捆捆梭梭白棘、芦苇堆叠起来,用装好沙子的毡袋压封。万一此法失灵,到时再采取紧急措施。并把任务布置了下去,叫大家下去准备长五米、宽两米半的毛毡2500多条,长13米多的绳子3000条,十二到十六米左右的木桩3500根,梭梭、白棘、芦苇等共6000多驼驮子。每佐领准备工作完备后月底都集中到了茶汗那木沟。由于全旗人马的集中、当时的场面确属宏大。当时协理阿麻架临现场嘱咐大家管好各自的役骑,要防火要注意全体居民的安全,严禁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同时,让昆登呼顺赞格及巴力登贡改等负责人做好每佐领的统计工作,如发生紧急情况,绝不能后退,要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堵住分流口。这样、从六月一日开始两边施工至第20天,因出水口越来越窄,流量越来越急,使白天的工程夜间被冲垮而被迫停工。此事禀报两位诺谚后,由旦木登群克尔诺谚立即亲临工地,鼓励大家不能灰心、要树立信心、想方设法堵住分流口。并向在场 的居民分发了红枣、饼干、糖果等慰问品。居民们看到诺谚的雄心大志、干劲倍增,从内心里发出不怕苦和难、誓死要堵住流失口的决心。随即居民们又开始昼夜奋战。这时,阿麻诺谚挑选一批青年,组成七个小组,让他们去70准备峰白骟驼及驮架、绳索和100多口装满石头的山羊皮袋等等事宜。7月1日拂晓时,两位诺谚身穿官服、头带王冠、亲临堵口两头督战、各组长现场指挥,七十名青年整装待命,喇嘛们敲锣打鼓,煨桑诵经。这时,将驮石头的70,峰白骟驼串成一条线牵入急流口横立后,立即施工、堵死了托湖分流口。
堵分流口工程成功后,全族举行了隆重的那达木大会、开展了蒙古族传统的各项文体活动,观看了三天三夜。
忆宗加旗搞合作化运动的二年
金巴
1958年宗加旗有3个村、8个小组,200多户、700多人,各类牲畜达8万头(只)。地域以西与台吉乃旗接壤;北抵柯柯旗毗连;南至巴隆旗紧连;东至香加旗相邻。
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第八由代表大会的精神指引下,全国各地开展了合作化运动。我们都兰县在台吉乃旗搞试点的基础上,组织100多名党政干部,派往各地,开展了合作化群众运动。我参加了都兰县第五区宗加旗工作组,共有24人,县委关副书记是工作组组长、在这里,我回忆一下在宗加旗搞合作化运动的2年工作。
1958年2月20日,下到都兰县宗加旗。当天到了宗加旗一社社长金巴家,他们家没有人。听说正在过年,这几家的人都在阿加贾生家喝年茶。工作队队长说:“那刚好,我们到他们家去,利用牧民集中的机会,作宣传工作“。我们地工作热情也很高,就去了他们家,金巴队队长也在。
2月22日,工作队的24名同志,被分配到8个队,开展了宣传工作。宣传工作的重点是搞合作化的好处,化成员的利益及任务,在我国内地搞合作化运动,建设社会主义打基础的大好形势。当时我们下乡干部执行的是依靠贫苦牧民开展工作的党的路线。我们宣传工作进行得较顺利。1958
年8月在全乡建立了8个牧业合作社,3个牧场。全乡的牧民都加了合作化。1958年10月同巴隆旗一起成立了人民公社,分了绵羊队、山羊队、大畜队等3个大队,其中又分了绵羊组、白山羊组、黑山羊组等几个组。同时办了合作社大灶、大家都吃在大灶。
我们下乡干部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依靠贫苦牧民定期居住在合作社和牧场,帮助社长、场长和会计解决日常工作,还建立党支部、团支部、妇联、民兵等组织,动员合作社社员,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对今后的工作按每个季度作计划。如,春季以接羊羔、收畜产品、打防疫等方针工作为主;夏季以挤奶、打草等工作为主;秋季主要进行流动放牧、以牲畜抓膘等工作为主;冬季准备饲料,维修畜棚以抗灾工作为主。与此同同时,搞分红工作。1959年12月20日我匀的合作化运动顺利结束,下乡干部都返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柯柯旗王爷之世系及生平简介
齐达来整理才仁道尔杰翻译
柯柯旗王爷姓布尔忒斤,系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斯子后裔。哈布图哈斯子第十九世孙兰顾实汗,其六子多尔济达赖洪台吉是柯柯旗旗王爷了直系始祖。柯柯旗末代王爷才木恭旺济勤拉布坦,是多尔济达赖洪台吉之弟十一世孙。
多尔济达赖洪台吉是卫拉特蒙古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早在和硕特部还在新疆时他就是顾实汗的政治、军事助手。顾实霑进驻青海初期即1640年他率部征战安多地区,顾实汗进西藏时时留驻青海,统领安多地区,1645年进藏协助其父和长兄治理西藏。
清崇德七年(1642年)多尔济达赖洪台吉遵照顾实汗的指令,会同五世达赖喇嘛遗使至盛 京进贡马驼等礼品并于顺治二年十二月壬辰(1646.1.30)代表顾实汗进京亲见世祖。
1652年多尔济达赖洪台吉在青海湖边之沙巴里太设宴主持法会,邀请进京途中的五世达赖喇嘛给群众讲经。顺治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655年)
其父顾实汗逝世,顾实汗逝世前曾把在青海 的领地、群众及财产和行政权交给了多尔济,并遗留其金铸宗喀巴大师塑像及象征继承权的铜灶台,这个文物一直保存到1958年后遗失。
顾实汗去世后不久,多尔济把领地、群众及财产分配给了其它的弟兄。
顺治十三年正月已丑(1656.2.4)多尔济再次朝见世祖,同年八月壬辰(1656.10.4)清朝遗使至 多济和鄂木布处,商议边界等事宜。
藏历第十一“胜生”(藏语称作绕迥)木蛇年(1665年)多尔济在五世达赖喇嘛之使者帮助下,会盟分界,将青海蒙古初次分为左右两翼,自己担任青海蒙古总官兼右翼盟长。
康熙十四年四月乙卯(1675.5.21)清朝遗使谕达赖台吉,约束部落、毋为边患。十七年三月庚申(1678.4.10)图海疏报、厄鲁特噶尔丹将攻西海……应遗人知会达赖台吉,务兵待之。同年四月乙末(6.8)甘肃提督疏报:逆贼吴三桂,馈送达赖台吉等,交相连接,欲图入掠。同时清朝遗使至达赖喇嘛处,命达赖台吉出兵镇压吴三桂。十八年四月丙寅(1679.5.11)清朝派员谕达赖台吉:去年吴嗽忒巴达里台吉之马驼等被厄尔德尼和硕齐等严加治罪,年掠人 畜照 数察还。同年十月壬申(11.13)达赖台吉称:厄尔德尼和硕齐等原系噶尔丹之叔楚虎尔吴巴锡属下之人,我等不便查议。次年五月甲寅(1680.9.22)清朝派员至达赖台吉处,命“若得贼冠交通书信,即以奏闻,并控往来贸易者”。
在十七世纪八十年代,喀尔喀与巴特之战生发之前,虽有喀尔喀图谢土汗和准噶尔噶尔丹宝什克图曾分别派人前来请求援助,但多尔济达赖洪台吉未予理睬。
多尔济为其我中,洪台吉为五世达赖赠予之号。史书中还记为其名为多尔济达赖洪、多尔济达赖巴图鲁台吉、达赖洪台吉、巴图鲁洪台吉等。有些史书中称其为顾实汗二子,但多数史记为六子,据我考证推测多尔济应是顾实汗大太所生之二子,按其年龄在同父兄弟中排行第六、他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为青藏高原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曾为世人所赞。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多尔济逝世,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比如资那早逝、次子萨楚墨尔成根,三子青拉布坦。次子萨楚墨尔根继承父业成为青海蒙古翼盟长,多尔济之末弟达什巴图尔继青海蒙古总官。
蒴楚墨尔根在期间继承父亲之业绩,继续贯彻执行了清朝政策,康熙三十五年(1969年)他从西藏返回故乡后不久逝失。
萨楚墨尔根有三子,长子额尔克诺子布颜继承父业,三子为噶尔丹岱青诺子布。康熙五十四(1715年)他遵照清朝的指令率兵进驻噶斯口之察罕齐老图。五十五年十二月乙卯(1717、2、10)清朝理藩院封其为贝勒。次年据达颜之建议清朝蒙古兵一千,高原驻守青海增派西安兵丁,分两轮驻守噶斯口,五十六年二月甲午(1717、3、21、)达颜与罗布藏丹津等一起朝见圣袓,五十八年二月留得青山祭酉(1719、4、4)多罗贝勒道破颜故,清朝遣官致祭。
康熙五十年九月庚午朔(1719.10.13)达颜之子汪楚克阿拉布坦袭多罗贝勒,六十一年(1722年)故,因无子其叔策旺喇布坦之侄子朋素克旺扎勒统领部众,同年五月辛丑(1722.6.30)汪楚克阿拉布坦之侄子十四岁的达什车凌降袭为固山贝子。其父噶尔丹代青诺尔布原为闲散台吉,雍正元年(1723)因罗布藏丹低青诺尔布原为闲散台吉,雍正元年(1723年)因罗布藏丹津之事著有功绩,封为贝子。雍正三年(1725年)固山贝子达什车凌成为该旗首任扎萨,辖九佐领1350户。该旗境域以切吉河为中心, 现今之青海南州共和县、兴海县及海西州都兰县大部。雍正五年九月庚申(1727.10.21)噶尔丹代青诺尔布病故,因其妻之请以其子达什车凌兼袭。但清律无贝子兼两职之例,据查兄弟两家只有达什车凌一人,因而著从优加恩关两贝子职晋封为贝勒,世袭罔替。雍正九年(1731年)达什车凌会同柯柯圭第一任法台沙群·康布等人建起了第一座布帐寺院,不久五世班禅光临该寺讲经并为其订立了法会规程。乾隆二十三年二月辛已(1758.4.2)达什车凌故,清朝遣官赐祭。
乾隆二十三年三戊戌(1758.4.19)其长子丹巴车凌扎萨克多罗贝勒爵。位期间为安定本地区社会治安作出了贡献。三十九年(1774年)故,其长子济克默特伊什袭爵。
乾隆四十年(1775年)济克默特伊什将以前之布帐寺扩建为固定寺院、于四十九年(1779年)邀请从西藏进京的班禅六世至该寺讲经。从此之后的八十多年间该寺规模日益扩大,以从顾实汗处传承下来的宗喀巴大师塑像为主神供奉。四十六年十二月丁酉(1782.2.11)济克默特伊什首次朝见高宗,清朝设宴御座前赐酒成礼。五十五年七月丁亥(1790.8.18)清乾谕赏黄马掛。他在位三十多年间由于为治理社会治安做出了贡献,于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已己(1792.1.22)清朝嘉赏一等赏大八丝缎二匹、五丝缎二匹。廊尔喀进贡驯象马匹经过青海地方时,据朝延指令旗等预备羊只等项,并据称不敢请令价值,踊跃急公,出于至诚,殊属可嘉。据五十八年八月甲戌(1793.9.18)勒保等奏:给济克默特伊什等缎二匹,以示奖励。同年十二月戊子(1794.1.30)赐朝正外藩筵宴济克默特伊什等,至御座前,赐酒成礼。嘉庆十三年(1808年)因病退位,由其长子扎本巴勒多尔济袭爵。
扎本巴勒多尔济在位的十多年间由于社会动荡,至道光二年(1822年)该旗户数减少至旗时的一半。同年由于那彦成的治理而社会治安有所好转(1824年)所本巴勒多尔济故,其长子那木喀旺扎勒袭位,于道光十四年(1835年)故,由其子车凌诺尔布袭,于十九年(1840年)故,因无子其叔罗布桑占巴(所本巴勒多尔济之二子)袭,产兼青海蒙古左翼盟副盟长之职。
罗布桑占巴在们期间由于对安定社会作出了贡献,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三月赏花翎,咸丰五年故,其子冈占绰克都布袭。他在位期间由于形成了藏族“环海八族”,该旗境域逐渐西移,光绪十五年(1889年)冈占绰克都布故,其子车林族多布袭多罗贝勒及青海蒙古左翼盟副盟长之职。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于社会动乱柯柯寺被毁,车林端多布重建该,宣统三年(1911年故,)其子吹库尔僧格与拉旺仁僧因血缘关系互相争袭。由民国二年(1913年)吹库尔僧格晋封多罗郡王,民国四年(1915年)二月六日入觐大总统,受翊卫副使。同年,拉旺仁僧赴库伦,哲布尊丹巴活佛准袭贝勒。是年青海办事长官廉兴判令吹库尔僧格将其父遗产之八成分给拉旺仁僧,和平解决。拉旺仁僧不服仍赴库伦,时驻库伦都护使阵箓咨请等甘边宁海镇守使查办,并请蒙藏委员会维持,以杜边衅。民国六年(1917年)九月奉大总统令封拉旺仁僧为一等多罗贝勒,但无印章。
民国九年(1920年)吹库尔僧格郡王独子才木恭旺济勒拉布坦生,同年吹库尔僧格赴京入觐,初春之时归途中在河南省郑州附近病故。
拉旺仁僧从库伦回来后企图分旗,而吹尔僧格之夫人阿日牙(又名王措,尊称阿妈哈屯),为该旗的和平统一作出了努力。民国十一年(1922年)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因大喇嘛察罕之请,暂准拉旺仁僧代理旗务。但旗务之实际权力被控制在阿妈哈屯手中,从而保证了该旗的和平和统一。
才木恭旺济勒拉布坦,小名恭特尔,蒙古语名巴图那顺。民国时期曾用名才木恭旺济勒拉布坦,参加工作后改用齐雨民。他从小在其母亲的指导下学习蒙古文和藏文,并进入乌兰希里沟镇汉文小学就读。
民国十九年(1930)三月五日,青海省府根据青海蒙古左右两翼盟长之请准才木恭旺济勒拉布坦袭多罗郡王,以拉旺济仁僧之长子诺尔布仁庆(汉语名齐福田)袭多罗贝勒。该旗在卜浪沟滩隆重举行了才木恭旺济勒拉布坦继位仪式。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才木恭旺拉布坦进入在西宁的青海蒙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蒙藏师范海省府主席马步芳身边当侍卫(传令兵)并兼蒙藏语翻译。此间他结识了很多青海省府及各蒙藏旗部之高层人士,并与马步芳之子马继援结拜为义兄弟。该旗旗务仍由其母阿妈哈屯持掌。
才木恭旺勒拉布坦由民国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1943~1945年)间任青海省盐务局长并兼任都兰县参议会会长、青海省参议会委员等职。民国三十四年(1954年)经都兰县县长呈可端之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4月23日在国民议会上当选为国民议员,次年(1946年)经多尔济之介绍加入三青团。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至三十八年(1949年)初任青海蒙古驻南京代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19日在国民大会上以13460票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
1949年初回乡后邀请齐布藏活佛到赛什克河畔为该旗部众祈祷和平。同年秋,为了避开匪土之乱,带领部分旗民至布哈河畔过冬,并热心迎接了前去拜会的中共代表,次年(1950年)夏返回赛什克河畔。
1951年初进入在兰州的西北民族学院学习,次年8月毕业后任都兰县政协副主席,1953年11月任都兰蒙族自治区筹委会主任,1954年1月至1956年任都兰县县长,1956年被省府任命为青海省外贸厅副厅长。
1958年9月22日,中共海西州委上书中共青海省委统战训被告为有历史问题及有参与叛乱嫌疑等九条罪状,11月3日省委统战部将该意见呈报至中共青海省委,同意免去其行政职务 并依法逮捕。
1960年9月5日,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判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1970年11月13日经青海省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裁定减刑为有期徒刑20年,1975年8月18日,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再次减刑2年剥夺政治权力9年。同年12月15日,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书通知:“在服刑期间有悔改表现,决定宽大释放”,并被安置在西宁有色金属冶炼厂。1979年2月15日齐雨民因病去世,根据其遗嘱将其骨灰带回其故乡撒布。
1981年8月13日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齐雨民问题进行认真复查后,宣布撤销原判,宣告无罪,恢复其名誉。
哈萨克人抢掠柯柯旗的片断
麦日根
1937年初,哈萨克人从赛什腾一带迁入青海,并借阿财坝一带草物定居。当时,蒙古族和哈萨克族关系融洽,互相谅解,友好合作。马步芳为了巩固青海的统治,他命令在阿南坝一带的900多户哈萨克人到共和县恰卜恰和都兰县希里沟一带定居,并派人极力制造民族隔阂,挑拔民族关系,因而哈萨克与蒙古族的关系恶化起来,哈萨克族开始抢掠柯柯旗。
1940年,在北柯柯村呼和牙峪打死了罗布生呼孙章格,克布增2人,1940年秋,哈萨克人从茶卡往西搬迁时,在卜浪沟乌兰尕诺一带打死了呼和贾林贡特尔,并抢走这一带南木苏尔的1000多只羊,尕尔布其德的500多只牛,还有桑吉布、孙日布、桑杰、拉布腾、托尼、乔文等27家的羊1万多只,牛30头、驼骆8峰。这次呼和贾林贡特尔的儿子沙尔格林打死了哈萨克人的1匹马。
1941年,茶卡巴音郭里一带,哈萨克人打死了哈尔托拉、桑其布、苏克的妻子克措等3人,并抢走了桑其布的女儿。1942年,赞巴在达林特尔根一带打猎时,遇到30多个哈萨克人,赞巴被打死。这次,他打死了哈萨克的1个人和1匹马。1948年,北柯柯村的万德加在古尔文贡 艾力柯打猎时,又遇上部分哈萨克,尤德加被打死。这次他打死了哈萨克的3个人和1匹马。
1949年柯柯旗解放了,但柯柯族人民随时遇到哈萨克人的抢掠。1949年11月,在台吉乃旗托拉海一带,哈萨克人打死了柯柯旗的旦白格其力、索南木、乔拉、文海、塔尔白等5人。1950年春,柯柯旗呼和巴特尔(雅仁培力)搬家到台吉乃旗达来纳木哈时,来370多个哈萨克人,打了一天的仗,打死了呼和巴特尔,抢走了他的妻子宝格其,外甥女贾力玛帮他搬家的台吉乃旗的安国加等3人。1950年,在卜浪的农业点上,哈萨克人打死了诺尔布,达西东德都,棕西才仁等3人,抢走了军布,1951年冬天,牦牛山一带打死吉格美德后,抢走他的儿子童布和羊群。这时,柯柯旗的30人追到吉中力生,罗生贾木措打死了哈木的外甥后,抢回了1000多只羊。1952年冬天,在乌兰布力格一带,打死了从察汗乌苏回来的克尔洛、索尼2人。买年,哈萨克人安置在阿尔顿曲克和阿克赛,才结束了哈萨克人的抢掠,柯柯旗人民得到安宁,过了新生活。都兰寺概况
台·尼·彭次海
都州寺。全称“都兰寺噶丹桑阿亚偑林”。意为具喜密宗增长洲“。初建于元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该寺闻名于蒙藏地区,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总揽都兰寺的历史,主要有二个突出特点。其一是该寺自从初建到至今3个跳跃期,所谓第一个跳跃期。从阿旺嘉措至道希汗禅师,期间经历了6名(包括阿旺嘉措)禅师;第二个跳跃期,从道希汗禅师至霞巴禅丹津呼图克图,其间经历了7名(包括道希汗禅师)禅布;第三个跳跃期。从霞巴丹津呼图克图至堪津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尼玛。其间经历了8名呼图克图,其二是该寺自从初建到至今经历了二个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为公元1624年至公元1958年:第二个历史阶段为公元1978年到至今。
都兰寺自从初建到至今的7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初建兴盛,衰落、复兴、恢复的不同历史时期,拥有大批的主所依,经典,佛物,供物以及数千名僧侣,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学者,至今保持着海西地区之最大寺院的著称。
蒙古地区的僧侣在灌经法会期间全部聚集到寺院参加各种法会外,其余时间在家学经、念经、修行等宗教活动和参加生产劳动以及分担家务,从这点上蒙古地区的蒙古僧侣与其他民族的僧侣有着根本地区别。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把都兰寺的简史除概况外分为都兰寺,供奉主所依,如法行为级,组织机构等4大类,以历史实事为依据。比较全面的反映该寺的历史面貌。
一、 都兰寺
(一)初建时期
都兰寺位于和硕特部西前旗境内,今乌兰县东约40里的他延(原名秀克寺特)山口,为海北柴达木之最大寺院①,今海西地区最大寺院。
自元元年(公元1264年)至明万历11年(公元1583年)为该寺初建时期,都兰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世祖至元元年,阿旺嘉措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说至元元年,就有一名阿旺嘉措的禅师隐居在此寺北山他延森林中座禅,相传此禅师很有法术,信仰国教——喇嘛教,此寺属于元代宣政院所管辖,其间,从阿旺嘉措至道 希汗禅师之间,将近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历,相继出现了索南嘉措,云登嘉措,罗桑桑丹,罗桑益希,罗桑阿旺毛兰木等颇有名气的5名禅师,他们曾持续不继地于此座禅,他们座禅的几十处禅房遗址至今还尚存着他延森林之中。每个遗址处长有柏树,明万历6年(公元1578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与掩答汗的会晤,促进了藏传佛教在蒙古族中的广泛传播,到了明万历11年(1583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又到塔尔寺讲经,此时,道希汗禅师专程到塔尔寺朝拜,并得到三世达赖的恩准,在他延山口修建了一所静虑室(禅寺),此乃都兰寺的初建时期。
㈡兴盛时期
清顺治4年(公元1647年)至公元1932年为兴盛时期,明崇祯7年(公元1634年)间来到他延山口静虑室主持寺院佛事的霞巴,丹津呚图克图②于清顺治元年至4年(公元1644年至1647年)间在静虑室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正规的格鲁派寺院,全称“都兰寺噶丹桑阿亚仁偑林”,意为“具喜密宗增长洲”。这就是蒙藏地区闻名的都兰寺,霞巴丹津呼图克图后来历辈转世,封号为丹津呼图克图。成为该寺寺主。
清康熙26年(公元1687年)。从二世丹津呼图克图楚臣嘉措起实行了时轮仪轨,并增设了时轮经院,扩大了寺院规模,从清雍正3年(公元1726年)起,对青海蒙古实行编旗制,此后,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该旗台吉楚克达什袭扎萨克多罗郡王,当年就入京朝拜清世宗皇帝。当时清世宗皇帝高度赞赏了都兰佛事活动。并专门对该寺赏赐了木刻横匾,一对竖匾和在黄缎子上用金汁书写的奖状以及扶持该寺佛事活动的银币等赠品,郡王回来后,把皇帝的赠品全部如数交给了该寺。
清乾隆元年至3年(公元1736年至17387年)间,就在该寺大院内修建了一座四合院王府。俗称关老爷庙③,从此,左翼王公台吉相继皆于此寺设了行署,有居民1600余户,汉藏约五百余户皆入蒙籍,民国17年(公元1929年)改都兰理事为都兰县后,设都兰县治,设置防军于此,为左翼盟各旗互市之所,商务甚盛,柴达木境内共有喇嘛寺30余处。以都兰寺为最著,房屋300余间,其中有一座36根柱子的大经堂。寺院阿拉巴特(属民)200余户,有数千只牲畜,同时,组织阿拉巴特捞盐、猎狩等副业生产。故,当时享有以牧猎捞盐为生的好声誉。有僧1000余名,其佛法及经典,较之东部各寺为高深。故常有异僧出现,当时弛名内外的60多名神通,就出在该寺时轮经院。如:当时安多地区称为索南三尊者之一索南达娃,就是时轮经院60多名神通之一。此外,还有原静虑室的100多名禅徒在家潜修,人们称为热宗巴(持明者)。其道行高深,受人民信仰④。
清乾隆44年(公元1779年)六世班禅·罗桑贝丹意希去北京时路过都兰寺,祈祷天下太平,众生安居乐业。
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和清光绪22年(公元1896年)该寺曾两次受到严重破坏,除大经堂外,其他大部分房屋被烧毁,寺内保存的珍贵文物及历史书籍也化为灰烬。
民国6年(公元1918年)访侍失火,房屋、经堂等化为灰烬,民国7年(公元1919年)由八世丹津呼图克图罗桑贝丹尼玛重建都兰寺。总之,公元1919年前访侍虽曾失火和两次受到破坏,但相间不久又复兴起来,仍保持原有的声誉,这当然与访侂 台吉曾经数次被封为青海亲王有很大关系。
㈢衰落时期
民国21年(公元1933年)至公元1949年为衰落时期。民国35年(公元1947年),八世丹津呼图克图虽建造了一座镏金铜日月塔顶的时轮大塔,但解放时,住寺僧侣只剩下20余名,其中包括2名活佛,不住寺僧侣只有68名,114房屋间,其中,28根柱子的经2堂座,36间,僧客房40间,拉让(活佛住宅)5间,厨房5间,嘛呢房28间(时轮大塔周围),250来头牲畜,300余亩耕地。一盘水磨,放外债3000余元。
㈣复兴时期
1952年至1958年间为复兴时期,1952年后随着区域自治政权的建立,各项工作的开展和逐步深入,尤其是正确执行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妥善安置了丹津呼图等爱国宗教界人士,消除了疑虑,到1954年将访侍的宗教活动完全恢复到解放前的常规,扩建了都兰寺,其间,新扩建上下两院,其上院为大经堂,将大经堂扩建为砖木结构,有30根柱子,两层楼房的大殿,共32间,其下院为僧舍,共15间,另外,专修烧施堂一座,共9间,上下两院共有56间,此时,有僧侣136名,新旧两座寺院共有房屋170间。其中,68间的3座经堂,9间的一座烧施堂,50间僧客房,28间嘛呢房,10间厨房,5间拉让,牲畜700余头,耕地300余亩,水磨一盘。解放初期以都兰河南北为寺属草场,河北:东至哈拉哈图、西至柯克保格其,河南:东至乌苏爱克、马日勒图、西至散勒克图,形成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草场,约有54万亩。
㈤恢复时期
1979年至1980年间为恢复时期,都兰寺从1958年底起遭到彻底毁坏,从此经历了20多年之后,到1979年至1980年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鼓舞下,八世丹津呼图克图在信教群众 的积极捐助和白 德加布、排力吉等广大热心僧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重新恢复了都兰寺,恢复后的都兰寺有僧侣40名,房屋87间,其中,20根柱子的经堂1座,共12间,时轮大塔1座,其周围有24间嘛呢房,新建房,共10间。下院为僧客房,共12间,另外,还有医疗年,商店、饭馆等服务设施和1000多只牲畜,为以寺养寺创造了有利条件。
1985年4月3日都兰寺寺主八世丹津呼图克图桑丹贝尼玛圆寂。由塔尔寺哇扎活佛专程到都兰寺主持举行了八世丹津呼图克图遗体舍利仪式。1986年5月份由塔 尔寺寺主阿嘉呼图克图 罗桑图旦专程到都兰寺视察工作并传了经,公元1986年7月份由塔尔寺却藏呼图克图 罗桑丹贝旺秀专程到都兰寺主持举行了时轮大塔落成开光仪轨迥响,1989年9月份阿嘉呼图克图桑图旦再次到都兰寺视察工作,其间,既传经,又发表了关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重要讲话。几们活佛的数次光临对正确贯彻执行党折民族宗教政策起了积极作用,使广大僧众精神上得到鼓舞和物质上得到援助。
二、 供丰主所依
㈠大殿
上楼:代有释迦牟尼、舍利弗、目键连师徒三人的镏金铜像,各5尺高。药师八如来塑像,宗喀巴的镏金塑像约4米高,宗喀巴弟子甲曹杰和克珠杰二个的镏金塑像约4米高,宗喀巴弟子甲曹杰和克珠杰二人的镏金塑像。各约7尺高。文珠菩萨的镏金铜像,约5尺高,还有金汁书写的甘珠尔(经典)⑤和10万颂、8000颂等佛经,释迦牟尼和宗喀巴的小镏金铜像各1000尊,供有历辈丹津呼图克图的银制舍利塔,有和千眼观世音卷轴画像,约3米高,密宗事部三怙主,既佛部文珠,金刚部金刚手。连花部观音卷轴画像,各2米高,还供有集密胜乐,怖畏金刚三大本尊,大黑天(依怙),阎罗王、吉祥天母等各种护法神的卷轴画像。
下楼:供有宗喀巴师徒3人的镏金铜像,约5尺高,大黑天,阎魔护法神,吉祥天母等塑像和上楼供奉的各种护法神卷轴画像,还供有6世班禅·贝丹意希的法堂。
㈡丁科尔(时轮)经堂
供有时轮金刚塑像,约3米高,时轮立体坛城,仁登达波塑像,约1米高,供有白、绿母度塑像,还供有集密,胜乐,布畏金刚三大本尊,大黑天,阎罗王,吉祥天母等各种护法神的卷轴画像。
㈢达威德经堂。
供有怖畏金刚塑像,约3米高,大黑天塑像,约2米高,吉祥天母塑像,约2米高,还供有集密,胜乐,布畏金刚三大本尊,大黑天,阎罗王,吉祥 天母等各种护法神的卷轴画像,还有每座经堂均有供物,供器,即:包括神前伞幢幡等陈设物品,供器,供养之用具。銶祀器具。
㈣拉让
供有布畏金刚。大黑天,阎罗王,吉祥天母,多闻天王,兄妹护法,天五身等卷轴画像。
三、如法行为级
都兰寺灌经法会,分别在:
1、正月初8日至16日举行祝愿法会(蒙语为约日勒,藏语为毛兰木)。祈祷一年的顺利,16日晒大佛爷(弥勒菩萨)。
2、2月21日至25日举行那若空行母仪规法会。
3、3月初1至15日举行时轮(丁科尔)仪轨法会。
4、4月初7至15日举行大威德仪规法会(蒙语为亚满达克)。
5、6月初1至初4举行祝愿法会“初5至12日举行嘛呢仪轨法会:13日至19日举行6月法会。
6、8月初8至15至举行时轮我入仪轨法会。20日至25日举行空行佛母仪轨法会。
7、9月初8至15日举行大威德仪轨法会。
8、10月23日至25日举行南曲德(五供会)。
9、12月25日开始举行满促护法神心愿法会(蒙语为呼齐),
10、每天念吉祥天母护法神经。
11、每月29日念满 足护法神心愿 经。
四、组织机构
寺主,希热喇嘛(正法台),丁科尔喇嘛(副法台),夏干 早德(总管家),老翁(轨范师)。翁则德(领经师),格奎(掌堂师之助手)。尼尔瓦(管家),僧侣等,由尕扎瓦以上人员和曾?过尕扎瓦以上任何职务 的僧侣组成超根堆(寺管会),超根堆为寺内最高组织形式,一切重大问题需经超根堆论讨通过,方可生效。
寺主为活佛,除寺主外,即以希热喇嘛为最高,此职由活佛或有较深佛教 造诣的喇嘛,丁科尔喇嘛的职位相处,有权放俩和管理寺主财产,老翁管理教务,翁则德带领仪轨,格奎管理全寺内之会计工作,掌管银钱,三尼尔瓦(三管家)掌管全寺事务事项。
1958年以胶,访侍寺主和热希喇嘛为八世丹津呼图克图。丁科尔喇嘛为更登加布,老翁为霍尔仓,翁则德为尼布腾,格奎为花木久尔,尕扎瓦为乔格登,夏干早德为银巴,二尼尔瓦为单偑力和乔尔特德,三尼尔瓦为单偑力和阿拉布呑,八世丹津呼图克图使从为更偑力。
都兰寺恢复后,1985年前,寺主和希热喇嘛仍为八世丹津呼图克图。丁科尔喇嘛为阿卡群,老翁和格奎为日格德力,翁则德为嘉样喜饶,尕扎瓦为巴力登,高尼尔(高管)高管为久尼,夏干早德为白德加布,尼尔瓦为桑杰,1985年后因八世丹津呼图克图圆寂,寺主和希热喇嘛0空席,丁科尔喇嘛和老翁为日格德里,副老翁为久尼,翁则德为嘉祥饶,格奎为阿旺云登,尕扎瓦为巴力登,高尼尔为扎西,夏干 早德为白德加布,二尼尔瓦为喜饶嘉措,三尼尔瓦为那次克。
1982年起组建了寺院管理委员会,系选任制,3年一换,该寺历届管委会主任,副主任如下:
1982年,该寺管委会由日格德里、白德加布、嘉祥喜饶,久尼、毛兰木乖5人组成。
主任:日格德里,副主任:白德加布。
1985年,寺管会由白德加加布、那次克、久尼、桑杰、王达尔加等5人组成。
主任:白德加布。副主任:那次克。
1988年,寺管会由白德加布、久尼、王达尔加、巴力登、扎西等5人组成。
主任:白德加布。
1989年,寺管会由焦怕特尔(四社长)、白德加布、吉格西加布(村长)、喜饶嘉措、任增(村长)。吕尔其布加(二社长)。那次克等7人组成。
主任:焦怕特尔。副主任:白德加布、吉格西加布。
注释:
① 见甘肃省图书馆书目参考部编:《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文摘》(青海分册(上))。第21页倒娄第4行。
② 见丹津呼图克图传略。
③ 《青海的寺院》一书中,访侂 多罗郡王衮楚克达什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起兴建的王府(即关老爷庙)误解为都兰寺的创建。
④ 见①同书(下)。第656页——657页。
⑤ 清雍正136年(公元1735年)衮楚克达什又到西藏朝拜五世班禅·罗桑意希。从五世班禅处取回用金汁书写的经典(甘珠尔)。
柯柯寺概况
巴图
柯柯寺“格丹德吉得林”,意为快乐洲“,初建于公元1731年(清雍正9年)。该寺距今已有268年的历史,曾经历各5世(即:柯柯希热图、柯柯夏群堪布)希热图、堪布的历暃国转世、先后五个地方修建寺院。交由五世班禅大师罗桑益喜(19631737)、六世班禅大师贝丹益喜(1738~1780)和十世班禅大师却吉坚赞(1938~1989)都在该寺分别制定开光仪轨迥响(迎请神佛入偶像、经忆、室塔等中的一种宗教仪式、)赐封、下诏书。访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都得到历代柯柯贝勒的扶持和资助。积极传播喇嘛教,深受当地广大信教群众的高度赞扬。
柯柯寺自众他形成、发展、衰落、恢复的整个历史过程中,由于 人为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先后5次被 拆除、搬迁,6次兴建,恢复,在历次的寺院中都 拥有大批的各种类型塑像卷轴画像和存放大师的佛教经卷。都 具务大殿,加坑(厨房)、拉让(活佛住宅)和宗教供器,供物等,还供奉着及其罕见的用铜精工制作的乌力吉图。宗喀巴(藏为杰仁宝切扎西格力格玛,意为吉祥宗喀巴)①和扎尔力克图。宗喀巴(藏为杰仁宝切孙军玛,意为说话宗喀巴)②,塑像各一尊,成为历代柯柯贝勒和该寺历史上代代相传的稀世珍宝。
一、柯柯寺院
柯柯寺初建于公元1731年(清雍正9年),公元1722年(清雍正2年)达西才仁任柯柯多罗贝勒。此后经过数年的准备工作, 于公元1731年(清雍正9年)同那旺巴丹嘉措 (霍尔呼图克图、即柯柯希热图),罗桑丹贝坚参(夏群诺门齐麦尔更堪布,即柯 夏群堪布)满足全旗信教群众的要求,缝制了一顶可流动的布制经堂,为前来祈祷拜佛的群众提供了方便,,这在柯柯历史上称为柯柯寺的开端,建寺不久五世班禅罗桑益喜在访侍任第一个希热图,并制定了开光仪轨迥响。
公元1775年(清乾隆39年)吉格美德益希,俗称吉格美德贝勒执政后,在赛什克地方(今赛什克乡政府所在地)化缘聚资,修建了第一座寺院,这是柯柯地区最早出现 的建筑。信教群众开始在这里祈祷、拜佛,公元1779年(清乾隆44年)六世班禅贝丹益喜去北京途中,路过柯柯寺祈祷天下太平,众僧安居乐业。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前来朝拜奉祀者络绎不绝香火大盛寺院规模逐年扩大,建筑有大殿、加坑、拉让和僧侣居住的附属房屋,大殿是一座30根柱子,共20间平顶式建筑物,是该寺僧侣拜佛、诵经和信教群众聚集的主要活动场所。大殿内供有释迦佛师徒(舍利佛、目键连为殿释迦牟尼弟子)3人和乌力吉图。宗喀巴、扎尔力克图、宗喀巴、扎尔力克图、宗喀巴的铜质镏金佛像,密封大黑天、吉祥天母、阎罗王以及数以百计的各种类型的塑像、卷轴画像、两侧存放金汁书写的佛教经典(甘珠尔、丹珠尔)“十万颂”、“八千颂”等大量经卷,还有吉格美德益希拿出50两银子特制的尊胜佛塔(喃吉力乔尔呑)。正面设有五民班禅大师罗桑益喜的弘法宝座,相传当年在访侍门前两棵自然生长的析树,是驱邪扶正的神树,是吉祥之兆。
柯柯寺在赛什克地方经过70多年的历史。曾经历了6代(吉格美德益希一旺丹陶图巴)柯柯贝勒的供养和扶持(主要是化缘布族、收地皮税、组织信教群众捞盐狩猎)。在柯柯地区享有名声,当时访侍受比丘戒的格隆就有70名。
1851年(清咸丰元年)由于当年发生的事件使该寺遭受了袭击,损失残重。为了避免屡遭袭击,才仁东德布,(俗 称将军贝勒)把寺院剩余的部分财产和僧侣转移到曹尔格图地方 (今赛什克乡南柯柯村农业点两侧)自筹资金,修建了一座20根柱子、共12间平顶式大殿,内供奉主所依和部分佛教经卷,还有若干间附属房屋,供僧侣居住,这对柯柯地区广大信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又一次具备了条件,据说当时该寺出现了安嘉等 学识渊博的部分名人。
由于马步芳挑起民族矛盾,使民族部落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不久柯柯与某部落发生冲突,使柯柯人民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刚修整好的寺院又一次遭受到破坏,于是,才仁东德布被迫把寺院搬迁到巴兴图地方(今牦牛东南侧再次修建了极普主所依和部分经卷。但由于巴兴图地处边远高寒地区,交通不便,管理不善等原因。1922年(民国10年)拉旺仁青、俗称巴布诺颜执政后,再次把寺院搬迁到灶火地方(今卜浪沟东侧)修建了一座9根柱子,共4间的小经堂。内供奉主所依和所需要的部分经卷,供信教群众前来拜佛祈祷。
约民国20来年,由于民族间引起的矛盾,访侍又一次遭受到不不幸,使损失更为残重,当时 该寺弛名内外的扎阿卡,伊克额木奇,翁则德喇嘛哈等人在宗教,医学方面很有深的造诣,至今深受后人的赞赏和钦教之忱。约公元1935年一位叫丹却从阿(从阿意为商人)的当时人在赛什克地方(今赛什克乡政府所在地稍西100多米处)个人集资,兴建了一座寺院,据目击者回忆,该寺院约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左右,寺院经堂里供奉着他本人从西藏取来的经典(甘珠尔)和一些佛物,供物,还有从大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取来的宗教用具。
公元1930年才官巷加拉布坦(蒙古名:巴图那生,汉名:齐雨民)俗称柯柯贝勒,他执政后,约公元1940年赛什克地方(今赛什克乡学校处)兴建了柯柯贝勒王府,把寺院流散的部分佛教经卷和财产存放在此处,当时柯柯地区地域广阔,加之社会各方面和不利因素,便于广大信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需要。又缝制了流动性帐蓬寺院至到公元1985年寺院被拆毁,帐蓬被集体所用,相继流传下来的佛像、经卷、佛物、供物有的被烧焚,有的被士失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被压抑多年的正常的宗教活动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使柯柯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照耀和柯柯地区老一辈的倡导下,1981年农历4月15日组织群众,以那达慕会形式祭了茶汉陶力海(地名)敖包,1982年农历6月6日,共聚了6天的嘛呢法会,此次聚会为兴建柯柯寺从财力,物力各方面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实吉上就是柯柯地区人民群众再度恢复。兴建寺院的开端,7月份由拉布吞、道尔吉,罗布腾等热心人的积级努力和密切配合以及群众的大力资助下,经有关部门同意,从柯柯方面专程派人到都兰寺,向八丹津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尼玛处赏赐兴建寺院的址,当时丹津呼图克图选中了日次图地方,此后按丹津呼图克图罗桑丹尼玛的旨意,克服珲自各方面的种种阻力,于1984年5月15日开始动工,8月9日正式竣工,建筑物有经堂一座其规模16根柱子,共9间平顶式经堂,内共奉着却藏呼图克图·罗桑丹贝旺秀的多方努力取来的主所依宗喀巴王塑像,密封大黑
天(怙依),吉祥天母,阎罗王的塑像和该寺院云丹、道尔吉、拉华、文卡等数10人从西藏取来的经典甘珠尔、丹珠尔、十万分颂,还供着一些供器、供物、拉让3间,供寺主居住、加坑及客房共6间、嘛呢房10间、畜牧将近500只、耕地15亩,为“以寺养寺”创造了有利条件。
寺院建成以后,举行了庆祝建寺盛会,庆祝大会上前来祝兴的有县属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干部33人,来自兄弟寺院的数10人,1986后5月1日塔尔寺寺主阿嘉呼图克图·罗桑图旦·久美嘉措专程到该寺院,制定了开光仪轨迥响、灌顶志。7月5日塔尔寺却藏了呼图克图·罗桑丹贝旺秀。
1987年至1988年间,该寺寺主格鲁(活佛)到中国高级学院深造1年,结业时由十世班禅大师却吉贤赞委员长发放结业证书,同时赐封格鲁为柯柯格鲁·那旺罗桑丹巴的封号,开决定该寺寺主。1989年元月份,柯柯格鲁·那旺罗桑丹巴应十苣班禅的邀请,到拉萨参加五至九世班禅大师遗体合葬祀塔殿班禅大师东陵扎什南捷开光庆祝大会,此间由十世班禅大师却吉坚赞给柯柯寺恩赐了尕西格(诏书),自此柯柯寺正式被社会供认。
1989年农历8月6日,塔 尔寺阿嘉呼图克图·罗桑图旦·久美嘉措再次来到该寺。制定了开光仪轨迥响,向前?朝拜的蒙、藏200多受教者,进行了摸顶和传经,发表了关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主要讲话,使访会区的广大信教群众的僧侣从精神上得到鼓舞,从物质上得到援助,进 一步促进了民族关系 。
该地区的僧侣历来都在灌经法会期间人部聚集寺院中种法会外,其余时间在家学经、自行和参加生产劳动以及分担家务。这点上蒙古地区的僧侣和其他民族的僧侣有着根本的区别。
二、如法行为级
柯柯寺灌经法会分别有:
1、正月15举行祝愿法会。(蒙为约日勒,藏为毛兰木),祈祷一年的顺利。
2、2月举行供法会。(蒙为凑格兰,藏为曹格吉德)。
3、4月13日至15日举行赤作仪轨会。(蒙为嘛次克撤克那,藏为牛思尼)。
4、6月4日至10日举行嘛尼法会。
5、7月7日至13日举行集密、胜乐、大咸德等7个本尊类仪轨会。(蒙、藏同称为达更吉格会、意为“我入(佛)我自然而入”)。
6、9月22日举行祝愿法会。
7、10月25日举行五供会。(蒙为南曲德)。
8、12月20日至次年正月1日举行满足护法神心愿 法会。(蒙为呼齐呼日那)。
9、每天念在黑天护法神经。
三、组织机构
寺主,希热喇嘛(法台)。老翁(轨范师)。翁则德(领经师)。格奎(掌 堂师、即僧管),尕扎瓦(领经师之助手)。格育(掌堂师之助手)。乔育格(行茶僧)。尼尔瓦(管家)。僧侣等。
寺主为活佛。除寺主外,即从希热喇嘛为最高。此职由活佛或有较深佛学造诣的喇嘛担任。老翁管理教务。翁则德带领仪轨,格奎管理全寺僧众戒律,小翁则德代替翁则德实行仪轨,格育可替格奎管理僧众戒律、三尼尔瓦(三管家)掌握全寺事务事项。
1912年群克尔生格俗称生格执政时,该寺老翁为安嘉,翁则德为阿克自扎,格奎为满仁巴。
1930年官卷加拉布坦执政初期该寺老翁为巴尕阿克,翁则德为达哈玛,寺主和希热喇嘛为云丹嘉措,1958年以前。该寺老翁为阿旺格龙,翁则德为温达,格奎为丹德尔,付翁则德为先巴。懂德完德。尕布增,夏干早德(总管家)为丹木登。
1984年柯柯寺院恢复后,由八世丹津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尼玛提名柯柯格鲁·那旺罗桑巴丹为该寺寺主,久尼为老翁,先巴为翁则德,道尔吉为夏干早德,拉布呑、先巴、罗布腾。1989年又改选了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了拉布呑、道尔吉、先巴、南吉勒、巴车和生、才巴等人。
注解:
① 相传固产汗曾赐给其六子多尔杰,做为主所依,以后就成为柯柯旗的主所依。其物相继流传到1958年,是罕见的稀世珍宝。
② 据说柯柯某贝勒前往西藏一位高僧处取所依,当这位高僧正想赐什么所依时,这尊宗喀巴塑像开口要去,故称他为“说话宗喀巴”,也是一件稀世珍宝。
茶卡寺概况
尖加
茶卡寺于扎萨克一等台巴勒珠尔和额尔德木图夏卜楞堪布罗桑丹贝尖参二人在茶卡广大牧民群众的要求下,派罗桑丹贝尖参到香日德班禅大师行辕处要求拯救,班禅大师行辕处堪布亲自到茶卡地区了解情况后恩准了在茶卡建寺,故,扎萨克一等台吉、罗桑丹贝尖参和广大牧民群众 于1780年茶卡建成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209年,茶卡寺的主要所依有铜质镏金塑像大悲观音。主要护法神类有吉祥天母。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茶卡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5次扩建修葺,3次搬迁等艰难曲折的历程,甚至被拆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沉睡了数十年的宗教政策得到了挽救,重新受到广大信教群众的支持。
一、寺院
自青海蒙编为29旗到16世纪70年代末,茶卡地区广大牧民群众受各地土匪的掠夺生活水平逐年衰落,生命安全和财产得不到保障。故,扎萨克一等台吉巴勒珠尔等人派罗桑丹尖参到香日德班禅大师行辕处呈报了茶卡广大牧民群众的现状并请愿 拯救。班禅大师行辕处堪布亲自到茶卡地区了解情况后,对罗桑丹贝尖参交代了3项任务:一创建寺院。二祭敖包,三赤作,大悲观音(念嘛呢)法会。扎萨克一等台吉罗桑丹贝参以及广大牧民群众遵照班禅大师行辕处堪布的要求于1780年(嘉庆14年)茶卡第一座寺院(今茶卡镇旧银行院内)建成,寺院规模很小,土木结构的平顶式经堂3间。随后盖起活佛和阿卡的房屋20间,1809提(嘉庆45年)班禅大师行辕处堪布命名茶卡寺为噶丹更排林(真喜善增渊)。决定罗桑丹贝尖参为茶卡寺赤巴,封为额尔德木图夏卜楞堪布。后来历辈转世。
公元1891年(光绪17年)因该寺数年失修和住 寺阿卡增多,第二世额尔行木图夏卜楞堪布却吉尼玛搬迁并扩建了第二座茶卡寺(今茶卡镇商店院内),扩建后土木结构的平顶式经堂五间。阿卡房屋25间,公元1918年把土木结构的经堂1 座。阿卡房屋35间。
公元1935年因该地成为交通要道以及马步芳霸占茶卡盐湖,干扰了信教群众的信教活动和寺院的正常秩序,故,第三世额尔德木图夏卜楞堪布更登丹贝尼玛和扎萨克一等台吉索南木僧格拉布坦等人商量决定把寺院搬迁到泉吉。并扩建后共121间房屋,其中21根柱子、共12间的二层楼房的平顶式经堂一座 。此外,寺主活佛有内外院纯木结构的房屋11间,希热喇嘛有内外院纯木结构的房屋7间,僧客房4 间,加坑(食堂)3间。嘛呢房1间,僧侣房屋195间。王爷府有内外院房屋7间。其中3间是纯木结构的房屋。牲畜有300余(头)只,草场 东至泉吉河,西至其美格和柯柯尕秀山峰,约有5万亩。1958年茶卡寺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后到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鼓舞下,热心于宗教工作的僧众老德海、格力格、先巴、吴则、银巴、伊希等人的努力下于1986年8月15日重新恢复。恢复后有21根柱子、共12间的2层楼房的平顶式经堂1座,拉让(活佛住宅)3间,嘛呢房3间,阿卡房29间,僧客房3间,加坑(食堂)3间,牲畜有200余(头)只,草场1万亩左右,为以寺养寺创造了条件。
二、所依
茶卡寺于1780年创建时所依有卷轴画像大悲观音。金汁书写的甘珠尔、丹珠尔十万颂、金汁书写的八千颂,佛得护法神类即马头明王吉祥天母、依怙(大黑天)、阎罗王等。以上所依由罗桑丹贝尖参等人请来能工巧匠,就地取村画制而成。茶卡的主要所依是大悲观音。主要护法神类是吉祥天母。这点上不同于其他各地寺。第二世活佛在茶卡寺史上虽搬迁扩建,但所依、如法行为等方面跟第一世活佛相同。到第三世活佛在所依、如法行为待方面增加了许多东西,如第九世班禅却吉尼玛恩赐的铜质镏金塑像大悲观音。这是茶卡寺的主要所依,杰宗喀巴、克珠杰、甲曹杰,佛和护法神类塑像,马头明王,依怙(大黑天)吉祥天母,阎罗王以及卷轴画像供物、供器等。
三、如法行为
自茶卡寺创建以来三辈活佛实行的如行为基本相同,这不分年代和活佛时代,历代到现在的如法行为如下:1、阴历正月14日至16日举行时轮仪轨。药师仪轨法会。
2、阴历3月29日至4月16日举行赤作仪轨。
3、阴历5月15日祭敖包。
4、阴历6月5日至12日举行大悲观音。(念嘛呢)法会。
5、阴历7月1日至15日举行仪轨即毗遮 佛我入仪轨、大威德仪轨、集密仪轨、胜乐仪轨等法会。
6、阴历8月8日举行战神法会。
7、阴历10月22日至25日举行五供法会。
8、阴历12月27日至29日举行呼齐(护法神类)法会。
四、组织机构
自茶卡寺创建以来组织机构单单,规章制度严密。住寺阿卡很少,灌经时到寺院参加法会,其余时间在家里学经、念经、修行和参加劳动以及分担家务。这点上蒙古地区的蒙古喇嘛和其他民族的喇嘛有着根本的区别。
茶卡寺组织机构由寺主、希热喇嘛 (正法台)、老翁(轨范师)、翁则德(领经师)、格奎(掌 堂师、俗称僧管尼尔瓦(总管家)、僧侣)等。
寺主为活佛。除寺主外希热喇嘛为最高。此职帽活佛或有学识渊博佛教造诣较深的喇嘛担任,老翁管理教务,翁则德带领谷底 轨、格奎管理全寺僧众戒律。尼尔瓦管理寺院总务以及寺主财产。
1780年建寺时寺主为额尔德木图夏卜楞堪布罗桑丹贝尖参,希热喇嘛为阿拉克文子德。翁则德为曼巴代达。
1891年寺主为额尔德木图夏卜楞堪布 即吉尼玛,希热喇嘛为罗桑图丹尼玛,翁则矲为闹尔吉、盖培力,格奎为夏特布、道布登。
1930年寺主为更登丹贝尼玛,希热喇嘛罗桑图丹纪玛。翁则德为丹僧、克行布、加木措、银巴,格奎为罗桑却木吉尔、来希德,柯柯喇嘛、都等。总管家为孙英。
1986年茶卡寺恢复后,寺主为更登丹贝尼玛,希热喇嘛因58年圆寂后空席,寺主推荐,塔尔寺阿嘉呼图克图·罗桑图丹批准老翁为桑吉德,翁则德为银巴,格奎为曲培力,同时成立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为先巴,委员由格力格、银巴、曲培力、先巴等4人组成。
1987年寺主第三世更登丹贝尼玛圆寂,寺主空席。
公元1988年改选寺院机构后,老翁为格力格。翁则德为银巴。格奎为曲培力,僧众15人。
五、寺院大事年纪
1927年第三世额尔德森图夏卜楞堪布更登丹尼玛诞辰。
1930年塔尔寺却藏活佛认定更登丹贝尼玛为第二世却吉尼玛转世灵童。
1935年茶卡寺搬迁到泉吉。
1958年茶卡寺遭到毁灭性打击。
1980年4月塔尔寺阿嘉活佛到茶卡寺举行开光奠基仪轨迥响。
1980年7月塔尔寺却藏活佛到茶卡寺视察工作。
1986年8月15日举行茶卡寺落成庆祝大会。
1987年12月11日第三世额尔德木图夏卜楞堪布更登丹贝尼玛圆寂。哇扎法依活佛专程到茶卡寺举行遗体舍利仪式。
1989年9月12日塔 尔寺阿嘉活佛到茶卡寺视察工作。传经并作了党的宗教政策方面的重要讲话。
释:
① 茶卡寺历史。
② 民间传说。
丹津呼图克图传略
台尼 彭次海
一世丹津呼图克图霞巴丹津
一世丹津呼图克图,法名霞巴丹津呼图克图。据有关历史资料推算,约生于公元1593年(明万历21年)间。
1582年(明万历10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到塔尔寺地方时,据当时在秀克尔特(有伞者)山沟(现都兰寺北山沟,又名他延)中修行的道希汗(念怒)禅师专程到塔 尔寺朝拜,同时,向三世达赖禀报了修行拜佛情况,产勘误表 求在他所在地一秀克尔特山口修建一所静虑室。三世达赖当即恩准了他的要求。于是,1583年(明万历11年)间,道希汗禅师在秀克尔特山口就修建了一所静虑室。
1618年(明万历46年),察哈尔部的林丹汗(1592-1634),26岁时邀请萨迦贡玛教法系统者之化身霞巴丹津呼图克图,并当年授了灌顶①,同时尊拜为自己思想上的助谋和家庭的敬师②,约公元1634年(明崇祯7年),临终前欢送了该呼图克图③。
1618年,25岁的霞丹津呼图克图迎请到林丹汗处,据推断他在察哈尔部居住了16年左右,约在公元1634年间,41岁左右离开了林丹汗。此离后据说就来到秀克特山口的静虑室,并主持了教务。约在公元1644年(明崇祯17年)间,51岁左右在静虑室基础上开始修建都兰寺。并命名为噶丹桑阿亚仁佩林(具喜密宗增长洲),约公元1647年(清顺治4年)间,大工告竣,据有关历史资料分析,建寺后在该寺主持教务将近20年了。公元1666年(清康熙5年)在都兰寺圆寂。享年74岁,系西藏人。
都兰寺是从至元元年(公元1264),即阿旺嘉措时期为该寺在开始。则距今已有700多年在历史,有档案材料称……至今活佛马丹江。已有64年在历史。此间,据推测曾有6名堪布任职,此6人有两种可能,一是也许被后人追认为丹津呼图克图的化身,二是被误解为化身。
二世丹津呼图克图楚臣嘉措
二世丹津 呼图克图,法名楚臣嘉措。据说该寺从楚臣嘉措起实行了时轮仪轨, 并在寺中设了时轮经院,故,又称丁科(时轮)呼图克图,公元1667年(清康熙6年)间,楚臣嘉措生于青海 蒙古地区,公元1725年(清雍正3年)间,在都兰寺圆寂,享年57岁。系蒙古族。
楚臣嘉措出生后,由罗桑嘉样论珠⑤认定是霞巴丹津呼图克图转世的灵童。
三世丹津呼图克图堪布贡却勒希
三世丹津呼图克图,法名堪布贡却勒希,公元1726年(清雍正4年)间,堪布贡却勒希生于青海蒙古地区。公元1750年(清乾隆15年)间,在都兰寺圆寂,享年25年,系蒙古族。认定喇嘛同⑤。
四世丹津呼图克图格桑成烈
四世丹津呼图克图,法名格桑成烈,公元1751年(清乾隆16年)间,格桑成烈生于青海蒙古地区。公元1789年(清乾隆54年)间在都兰寺圆寂,享年39岁。系蒙古族,认定喇嘛同⑤。
五世丹津呼图克图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坚参
五世丹津呼图克图,法名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坚参,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间,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坚参生于青海蒙古地区。公元1820年(清嘉庆25年)间在都兰寺圆寂。享年31岁,系蒙古族。
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坚参出生后,由却藏呼图克图⑥认定是格桑成烈转世的灵童。
六世丹津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坚参
六世丹当呼图克图,法名罗桑丹贝坚参。公元1821年(清道光元年)间,罗桑丹贝坚参生于青海蒙古地区,公元1855年(清咸丰5年)间在都兰寺圆寂。享年35岁,系蒙古族,认定喇嘛同⑥。
七世丹津呼图克图罗桑丹增
七世丹津呼图克图, 罗桑丹增。公元1856年(清咸丰6鼐)间罗桑丹增生于青海蒙古地区。公元1899年(清光绪25年)间在都兰寺圆寂,享年44岁,系蒙古族,认定喇嘛同⑥。
八世丹津呚图克图罗桑丹贝尼玛
八世丹津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尼玛。是青海省互助县哇扎地区人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公元1900年(清光绪26年)间,罗桑丹贝尼玛生于一户普通藏族牧民家庭中,父名麻嘉样,母名拉毛,1907年(清光绪33年)间,7岁时该旗僧众将灵童迎至都兰寺供养。1907年至1910年(清光绪33年至清宣统2年)间。19岁至39岁时在都兰寺主持教务,19岁时座床。1918年(民国6年)间,该寺失火。房屋、经堂等化为灰烬。1919年(民国7年)间,被烧毁的寺院由罗桑丹贝尼玛进行了重建,1939年至1942年(民国27年至30年)间,39间至42岁时在青海互助却藏寺任法台。1943年至1944年(民国31年至32年)间,43岁至44岁时在互助却藏寺任总管家。1945年至1958年(民国33年至建国9年)间,45岁至58岁时在该寺主持教务。1947年(民国35年)间,47岁时道 次亲自设计建造了第一座尺寸比塔尔寺时轮大塔 稍微大的镏金铜日月塔 顶的时轮金刚大塔。并同却藏呼图克图·罗桑丹贝旺秀主持了落成开光仪轨迥响。1957年又扩建了都兰寺即新建经堂一座,1958年至1979年间,蒙受了不白之冤。1979年至1985年间,79岁至85岁时回原寺主持教务。1979年至1980年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该呼图克图又重新恢复了都兰寺。1985年,85岁的高龄时又第二次亲自设计建造第二座时轮大塔的计划,按照 八世內图克图罗桑丹贝尼玛的旨意,由都兰寺僧众于1986年建成了一座时轮大塔。
八世丹津呼图克图罗桑丹贝怪玛于1985年4月3日9时30分在都兰寺圆寂,享年85岁,系藏族。
丹津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尼玛自1950年起,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常委、政协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自治州一、二、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海西第七册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丹津呼图克图,是位名扬蒙藏地区,佛学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活佛。他一心爱国爱教,受到人们的尊敬,是我们党的忠诚朋友,为海西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解放前后的贡献,已载入海西的史册。
注释:
①风镏金锁编著《蒙古史概要》。蒙文版 第195-196页,第16行-1行。
②见《德国》瓦尔特、海西格著:《蒙古历史与文化》,蒙文版第153页,第3-5行。
③同上,第157页,第16-17行。
④调查人注,丹津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尼玛的俗称:有关档案材料中,称马丹吉、又称马丹江、经调查以上两种俗称均不妥,因该呼图克图生姓麻的藏族家庭,故,应俗称:麻丹津为宜。
⑤、⑥见现今在都兰寺存档的历届“丹津呼图克图转世”《夏布丹索勒德布(祈祷健康长寿)》词。
丹津呼图克图转世表
世次
| 姓名
| 生年
| 卒年
| 民族
| 原籍
|
一世
| 霞巴丹津呼图克图
| 1593年
(明万历21年)
| 1666年
(肖康熙54年)
| 藏族
| 西藏
|
二世
| 楚臣嘉措
| 1667年
(清康熙6年)
| 1725年
(雍正3年)
| 蒙族
| 青海
|
三世
| 堪布贡却勒希
| 1726年
(清雍正4年)
| 1750年
清乾隆15年
| ″
| ″
|
四世
| 格桑成烈
| 1751年
(清乾隆16年)
| 1789年54年
| ″
| ″
|
五世
| 呼图克图
罗桑丹贝坚参
| 1790年
(清乾隆55年)
| 1820年
清嘉庆25年
| ″
| ″
|
六世
| 罗桑丹贝坚参
| 1821年
(清道光元年)
| 1855年
(清咸丰5年)
| ″
| ″
|
七世
| 罗桑丹增
| 1856年
(清咸丰6年)
| 1899年
(清光绪25年)
| ″
| ″
|
八世
| 罗桑丹尼玛
| 1900年
(清光绪26年)
| 1985年
| 藏族
| ″
|
柯柯希热图传略
巴图
柯柯寺,命名为格丹德吉午林(具善快乐渊)初建于公元1731年(清雍正9年)间。当时由柯柯多罗贝勒达西才仁①及那旺巴丹嘉措(霍尔呼图克图)和罗桑丹贝坚参(夏群诺门奇美日更堪布)三人共同创建。
一世希热图那旺巴丹嘉措
一世希热图法名那旺巴丹嘉措。公元1712年(清康熙51年)生于青海蒙古地区,柯柯建寺不久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②业青海时曾任柯柯寺希热图。并在寺院制定了开光仪轨迥向,此后按五世班禅罗桑益喜的意愿,把那旺巴丹嘉措认定为希热图第一世,并在寺院任第二任希热图。从此在柯柯寺就沿袭转世灵童,公元1803年(清8嘉庆年)那旺巴丹嘉措在柯柯寺圆寂。享年92岁高龄,系蒙古族。
二世希热图那旺罗桑成烈
二世希热图法名那旺罗桑成烈。公元1804年(清嘉庆9年)生于青海蒙古地区,曾任柯柯寺第三任希热图,公元1891年(清光绪17年)在柯柯寺圆寂。系蒙古族。
本世希热图那旺更登嘉措
三世希热图那旺更登嘉措。公元1892年(清光绪18年)生于群科(今海晏县)一户牧民家庭中,早年在柯柯寺任第四任希热图中年到青海塔 尔寺进行深造,不幸于公元1938年(民 国26年)在青海塔尔寺圆寂,享年47岁,系蒙古族。
四世希热图柯柯格鲁
四世希热图柯柯格鲁是青海省乌兰县赛什克卜浪沟村人,公元1939年(民国27年)生于一户普通牧民家庭中,公元1942年(民国30年)由却西活佛确认柯柯格鲁为三世希热图转世灵童。是年被送往扎藏寺(今湟源县境同)偿经,不幸于公元 1946年(民国34年)在扎藏寺圆寂。享年8岁,系蒙古族。
五世希热图柯柯格鲁·那旺罗桑丹巴
五世希热图法名那旺罗桑丹巴,是青海省乌兰县赛什克乡北柯柯人,1947年生于一户普通牧民家庭中,其父名丹巴,母名才贝嘉。1951年(4岁)由香扎多杰乾确认柯柯格鲁·
那旺罗桑丹巴为希热图四世转世灵童。是年送往阿汉达勒寺学经。1956年送往青海塔 尔寺学经。1963年返回原籍从事生产劳动,1986年柯柯在党的宗教政策的光辉照耀下重新恢复寺院,按照八世丹津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尼玛的旨意,将柯柯格鲁·
那旺罗桑丹巴迎至柯柯寺院主持教务。1987年至1988年间到中国遍级佛学院深造一年。并由十世班禅大师却吉坚赞在结业典礼上恩赐了柯柯格鲁·那旺罗桑丹巴为主持访侍教务和该寺寺主活佛的证书。1989年元月应十世班禅大师的邀请到拉萨参加第五至九世班禅大师遗体合葬礼塔殿班禅东陵扎什南捷开光典礼庆祝大会,听取了班禅大师在两次(党政干部、各地各级活佛)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并向班禅大师汇报了乌兰县民族宗教工作情况。同时十世班禅大师却吉坚赞给柯柯寺恩赐了尕西格(诏书)。
注释:
①达西才仁:在《行法之文》一文 中作者把达西才仁误解为吉格美德益喜,经查阅有关历史资料证实,柯柯建寺是地(1731)达西才仁任(1723)柯柯多罗贝勒,并和夏群堪布·
霍尔呼图克图3人共同创建柯柯寺。而吉格
美德益喜于公元一七七五年继位。
②罗桑益喜:《行法之文》作者把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误解为六世班禅白丹益喜(1738-1780)
柯柯希热图转世表
世次
| 姓名
| 生年
| 卒年
| 民族
| 原籍
|
一世
| 那旺巴丹嘉措
| 1712年
(康熙51年)
| 1803年(嘉庆8年)
| 蒙古族
| 青海
|
二世
| 那旺罗桑成烈
| 1804年
(嘉庆9年)
| 1891年(光绪17年)
| ″
| ″
|
三世
| 那旺更登嘉措
| 1892年
(光绪18年)
| 1938年
| ″
| 海晏
|
四世
| 柯柯格鲁
| 1939年
| 1946年
| ″
| 青海柯柯
|
五世
| 柯柯格鲁那旺罗桑丹巴
| 1947年
|
| ″
| ″
|
柯柯夏群堪布传略
一世夏群堪布罗桑丹贝坚参
一世夏群堪布法名罗桑丹贝坚参。公元1700年(清康熙39年)生于青海蒙古地区。曾是柯柯寺主要建设者之一,柯柯建寺后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来青海时曾任柯柯寺希热图,并制定开光仪轨迥响,此后遵照五世班禅罗桑益喜的意愿,把罗桑丹贝坚参定为夏群堪布一世,并在柯柯寺任第一寺主喇嘛,从此在柯柯寺就沿袭了夏群堪布的转世灵童。公元1768年(清乾隆33年)罗桑丹贝坚参在柯柯寺圆寂,享年56岁。系蒙古族。
二世夏群堪布罗桑益喜嘉措
二世夏群堪布法名罗桑益喜嘉措。公元1769年(乾隆34年)生于王家旗(今 铜普)一户普通牧民家庭中。其父名希日布,母名阿吾拉,①公元1782年(清乾隆47年)13岁时由四世丹津呼图克图格桑成烈(1751-1789)认定夏群堪布二世后,曾到都兰寺学经110年。公元1792年(清乾隆 57年)23岁时迎至柯柯寺任第二任寺主喇嘛。公元1827年(清道光7年)柯柯寺圆寂。享年59岁,系蒙古族。
三世夏群堪布罗桑巴丹嘉措
三世夏群堪布法名罗桑巴丹嘉措。公元1828年(清道光8年)生于青海蒙古地区,曾任柯柯寺第三任寺主喇嘛。公元1865年(清同治4年)在柯柯寺圆寂。享年38岁,系蒙古族。
四世夏群堪布罗桑龙日格嘉措
四世夏群堪布法名罗桑龙日格嘉措。公元1866年(清同治5年)生于青海蒙古地区,曾任柯柯寺第四任寺主喇嘛。公元1917年(民国5年)在柯柯寺圆寂。享年52岁,系蒙古族。
五世夏群堪布云丹嘉找
五世夏群堪布法名云丹嘉措。1918年(民国6年)生于王家旗(今铜普)一户普通牧民家庭,其父名尼玛。1925年(民国10年)由八世丹津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尼玛(1900-1965)认定云丹嘉措为夏群堪布五世②并在丹津呼图克图处受戒学经,后和丹津呼图克图一起前往却藏寺学经7年。回原籍后曾在都兰寺任赤巴10年。不久迎至柯柯寺任第五任寺主喇嘛数年。1949年返回都兰寺至到1958年任都兰寺赤巴。1958年至1965年间曾蒙受不白之冤。1965年圆寂。享年47岁,系蒙古族。
注释:
①根据铜普乡牧民拉毛的口述为主,罗桑益喜嘉措生于拉毛祖父希日布家。
②海西州统战部《1957年寺院调查卷宗》(手抄本)
柯柯夏群堪布转世表
世次
| 姓 名
| 生 年
| 卒 年
| 民族
| 原籍
|
一
世
| 罗桑丹贝坚参
| 1700年
(康熙39年)
| 1768年(乾隆33年)
| 蒙古族
| 青海
|
二
世
| 罗桑益喜嘉措
| 1769年
(乾隆34年)
| 1827年(道光7年)
| ″
| 青海铜普
|
三
世
| 罗桑巴丹嘉措
| 1828年
(道光8年)
| 1865年(同治4年)
| ″
| 青海
|
四
世
| 罗桑龙日格嘉措
| 1866年
(同治5年)
| 1917年
| ″
| 青海
|
五
世
| 云丹嘉措
| 1918年
| 1965年
| ″
| 青海铜普
|
茶卡夏卜愣传略
一世夏卜愣罗桑丹贝尖参
一世夏卜愣法名罗桑丹贝尖参。俗称哈力塔喇嘛。
自青海蒙古编为29旗到公元16世纪70年代末,北左末旗(今茶卡)屡受各地土匪的掠夺。使北左末旗广大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衰落。故扎萨克一等台吉巴勒珠尔等人派刚从扎藏寺学经返回的罗桑丹贝尖参到香加寺班禅大师行辕处呈报得救北左末旗广大牧民群众安居乐业,兴旺发达和生命保障的办法。为此,班禅大师行辕处堪布一同前往北左末旗了解情况,并对罗桑丹贝尖参交待了3项任务:一、创建寺院。二。祭敖包。三、赤作、口念嘛呢法会。约公元1780年(乾隆45年)茶卡寺院建成,(地址在茶卡镇旧银行院内)。由罗桑丹贝尖参主持该寺教务。约有7至8名阿止学经。约公元1809年(14嘉庆年)罗桑丹贝尖参又到香加寺班禅大师堪布处呈报了北左末旗建寺以来的状况。班禅大师堪布任命罗桑丹贝尖参为茶卡巴。并封为额尔德木图夏卜愣堪布。命名茶卡为噶丹更排林(具喜善增渊)。罗桑丹贝尖参勤奋好学,一心学经修行。
据民间传说:在南部(今海南州一带)有一位大成就者的妻子去逝后,大成就者把妻子的灵魂装入铁匣里压在床底下。请各地大喇嘛和大成就者来送往生。各地大喇嘛和大成就者都未送成,只有邀请到的罗桑丹贝坚参送往生了。于是在坐的大喇嘛和大成就者都 佩服罗桑丹贝尖参的渊博的知识,大成就者送给罗桑丹贝尖参很多昂贵的供献品。但他没要。只要一一条狗和九丈绳子,大成就者就照办了。他把九丈绳子拴在狗脖子了结成一团后放走了狗。大成就者看到狗脖子上的绳子后不但解不开,连绳子的头尾都没有找到。最后请来塔 尔寺的一位大喇嘛。他解释了绳子的结法和名称并说:“这位喇嘛不是一般的喇嘛”。从此他的名声传遍各地,在信教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数年 后,也就是公元1842年,(道 光22年)到青海湖海心山上修行。次年在海心山圆寂。享年87岁,系青海蒙古族。
二世夏卜愣却吉尼玛
二世夏卜愣法名却吉尼玛。俗称夏卜愣喇嘛。 生于公元1844年(道光24年)。3岁时该寺僧众将灵童迎至茶卡寺供养。系茶卡巴音乡人公元1652年(咸丰2年)送往扎藏寺学经深造,公元1868年(同治7年)回茶卡寺主持该寺教务。当时住阿止20余人。公元1891年(光绪17年)因信教群众和阿卡增多、加之旧寺院数年失修。第二次修建寺院(今 茶卡镇商店院内)。公元1905年(光绪31年)到噶丹寺再次学经深造。公元1916年回茶卡寺主持教务。公元1918年因寺院数年失修和住寺阿卡逐年增加,把旧土木结构寺院改建为砖木结构,两层楼的大经堂。当时住寺阿卡40余人。公元1926年在原寺圆寂。夏卜愣堪布在信教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享年82岁。于第七世班禅丹贝尼玛认定。
三世夏卜愣更登丹贝尼玛
三世夏卜愣法名更登丹贝尼玛。俗称苏什克。生于公元1927年系乌兰县巴音乡人。父名图格来,母名王德。公元1930年却藏呼克图认定为额尔德木图夏卜愣堪布却吉尼玛的转世“灵童”并该寺僧众迎至茶卡寺供养。公元1935年因该地成为交通要道以及马步芳霸占茶卡盐湖,而干扰了信教群众和阿卡的政党宗教活动、故搬迁到泉吉。公元1940年先后到化隆的扎寺、共和仰华寺等地学经深造。公元1946年返回茶卡寺主持教务。据目击者加忆:今果洛一带的一批倒茶卡买盐返回途中他们的首领突发病故,为此到各地请大喇嘛和在成就者送往生都没送成。当时听说茶卡有一位喇嘛相当高明,就业到额尔德木图夏卜愣勘布更登丹贝尼玛处,恳求把首领的灵魂送往天堂,于是该夏卜愣在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中享有很高的威望。1960年参加工作并历任政协青海省第四、五届委员会委员。1968年“文革”中蒙受不白之冤。1978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应有的位置。1979年恢复工作并历任政协海西州二届、二、三次、三届一、二次、四届、五届、六届一至五次、七届一、二次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协乌兰县首届委员会副主席,乌兰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海西州佛协副会长等职。因患病经多方治疗无效,于公元1987年12月11日在西宁圆寂。享年60岁。
阿拉克(夏卜愣)文子德(领经师)
阿拉克文子德约生活在1815年至1899年间。系青海蒙古族。阿拉克文子德在额尔德木图夏卜愣堪布罗桑丹贝尖参圆寂,额尔德木图夏卜愣堪布却吉尼玛座床之前或到外地学经时任赤巴,主持茶卡寺院的教务。阿拉克文子德在信教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和一定学识。
一世罗桑图丹尼玛
一世罗桑图丹尼玛,俗称扎喇嘛。1900年至1958年生活在茶卡寺。系青海省乌兰县巴音乡人。于却藏呼图克图认定为阿拉克文子德的转世灵童。扎喇嘛在额尔德木图夏卜愣堪布更登丹贝尼玛座床或到外地学经时任赤巴,主持茶卡寺教务。信教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后因患病到仰华寺于1958年圆寂。享年58岁。
释:
①根据茶卡寺编写的茶卡寺历史。
②根据民间传说。
曲力昋夏卜愣传略
曲力昋夏卜愣法名丹贝加参嘉措。系青海省乌兰县赛什克乡北柯柯村人。1944年10月15日生于海西(今郭里木乡)一户普通蒙古族牧民家庭。父名:雅仁佩勒,母名:瑙尔吉玛。
1947年法依活佛认定曲力呑夏卜愣为善士。随后一直在家学经。7岁时从丹津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尼玛处受居士戒。1953年又从美纳呼图克图处受沙弥戒。公元1954年美纳呼图克图到郭里木时正式确认为哇扎地却丹塘某活佛第七世灵童,并命名为夏卜愣。从此,将灵童送至塔尔寺尕青尕尔娃供养。1959年回家从事生产劳动。1967年本人成人划为宗教职业者。1987年至今在黄南州学医。
夏卜愣群增
一世夏卜愣群增,别名关巴。系乌兰县巴音乡人。生于1933年,牧民家庭。其父名焦巴,母名赛特尔其。
1943年八世丹津呼图克图罗桑丹贝尼玛认定为罗桑三旦(即丹津呼图克图经师)转世。1943年至1952年在都兰寺学经。1952年至1957年在西北民族学院学习。1957年至1962年在茶卡镇邮电局工作。1962年精减机构时退回原籍至今在乌兰县巴音乡务牧。
茶卡夏卜愣转世表
世次
| 姓名
| 生年
| 卒年
| 民族
| 原籍
|
一世
| 罗桑丹贝尖参
| 1756年
(乾隆21年)
| 1843年
(道光23年)
| 蒙古
| 青海
|
二世
| 却吉尼玛
| 1844年
(道光24年)
| 1926年
| ″
| ″
|
三世
| 更登丹贝尼玛
| 1927年
| 1987年
| ″
| ″
|
茶卡阿拉克文子德转世表
世次
| 姓 名
| 生 年
| 卒 年
| 民族
| 原籍
|
一世
| 阿拉克文子德领 经 师
| 公元1815年(嘉庆20年)
| 公元1899年
(光绪25年)
| 蒙古
| 青海
|
二世
| 图 丹 尼 玛
扎 喇 嘛
| 公元1900年
(光绪26年)
| 公元1958年
| ″
| ″
|
|
|
|
|
|
|
乌兰县中学沿革
郭如金
乌兰县中学始建于1958年。前身系希里沟小学戴帽初中班。
1958年大跃进时期,原都兰县文教科为方便群众子女就近上学,决定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小块农业区——希里沟区所属完小内设置初中班。1959年乌兰县成立,学校变为乌兰县希里沟完全小学附设初中班,与小学同在一院内上课一。开始由吴元(土族,青海大通县人)同志兼任校长,后由李绍仁(原州民师校长,现退休)同志兼任校长,一年后内调。后又派徐盛 全(山东省人)来校任校长,半年后该同志调回山东。
196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成立“乌兰县初级中学”。同年与希里沟小学分家,迁至希里沟海滩的原畜产公司旧址上课,由吴元同志兼任校长。1964年9月又由海滩迁至县委东侧(现乌兰县实验小学校址)新建校院,新建校院内并设有小学班(生源主要为县属机关单位和北庄村的学生),同时委派袁文斌(陕西省人,现离休)同志来担任校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6年底,学校改名为“乌兰县星为中学”,由曾庆义(河南商水县人)任校革委会主作地。此时,茶卡、漠河、天竣县、德令哈等地学生都来此上学。1967年初,德令哈地区学生均已转往红卫中学1964年后星火中学、希里沟小学及中学校院内的小学部实际变为一个学校,行政管理、政治学习、组织生活、财产使用、人员调配、工资关系均在一起,1967年底底分家,三校分校管理。
1972年初奉省级教育厅指示,学校又改名为“青海省乌兰县第一中学”。分别由张汉民(上海市 人)、谢玉琴(四川省人)任正副校长。1974年夏,学校再次由县委东侧搬迁至现址。1975年抵经上级批准,学校更名为“乌兰县中学”。1979年12月,张、谢二校长同时同时内调,由曾庆义同志主持学校工作。1982年初正式任命袁文斌、曾庆义同志为教育厅编写青海教育年鉴后,由袁文斌同志一人主持工作。1985年元月曾庆义同志正式调省教育厅督导室,同年四月袁文斌同志离休由李穆衡(四川内江人)、马斌(东乡族,甘肃东乡人)担任副校长主揗全校工作。1986年8月,中共乌兰县委免去原副校长李穆衡、马放开职务由肖未同志担任学校校长,由李穆衡任中学党支部书记,马斌同志调任县政协副主席。同年11月任命乔兰英(女,河南济源人)为副校长。1988年4月又任命兆义同志(山东临邑人)为副校长。同年7月副校长乔兰英内调河南。1990年8月中共县委免去田兆义副校长职务,同时任命郭如金同志(乐都县人)为副校长,孙玉仓同志(青海湟源人)为副教导员。至今肖、郭、孙三同志主持学校工作。
1958年建校时,开设初中一年级,时仅一班,学生三十余人,多系农村子弟,入学时年龄较大。1960年,大龄学生。1970年开始设置高中班,学制两年。1972年11名首屈高中生华业。1983年将高中部改炒3年制。到1994年,初中毕业生共33届,毕业的初中生3627人;高中毕业生23届,毕业生在1990年。
1975-1983年,铁道兵修筑青藏铁路期间,学生人数处于高峰期,最多时达1300人,班级最多达22个。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至1994年的18年中共考取大、中专学生430余人(不包括初中中专),平均升学率为21.5%。近十年有14人考入清华、北大、复旦等全国名牌重点大学。1992年朱秀梅同学以全省文科状元的殊荣被录到北京大学;1994年强郭同学以全省理科前十名(第九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该校还给乌兰县中学送来了荣誉证书。高考成绩最好的1988年,理科班升学率为57.6%,并且被录取学生中,本科或重点院校生占73%。在全国和我省举行的各类学科知识竞赛中,乌兰县中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仅1992年来,三年中,就有7人获僵性竞赛三等奖;在全省性竞赛中,2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21人获三等奖;学校集体优胜奖和优秀组织奖两次。
乌兰县中学建校37年来,已为社会培养出、高中毕业生5600余人,这些毕业生遍布全省甚至全国。他们中有的成为留学生、研究生;有成为党政军的领导干部;有的是成绩卓著的人民教师、医生、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及工农业生产能手,他们各自的岗位上对“四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校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任课教师543人,行政后勤人员21人全校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的19人;初级职称的36人。建校以来,前后有244人来校任教或工作,有169人陆续高离学校。
学校降职工最多时 有91人。有8人曾获省级先进或优秀工作者称号;7获州级先进称号;10多人获县级先进工作者称号;学校多次获省州县行进单位或文明单位。
乌兰县中学现址占地110亩;平房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藏书9160册;教学仪器设备价值20余万元。1985年兴建2984十四平方米的教学大楼,1986年8月竣工,9月迁入新楼教学办公,1982年重新 加固维修。学校固定资产价值达200余万元。现已初具规模,成为乌兰县重点学校之一。
编后语
本辑《海西文史资料》是我委1992年所编的《海西文史资料》第五辑蒙文版的翻译本。但蒙文版《海西文史资料》上的《海蒙古族柴达木八旗由来》《马步芳挑起民族矛盾,台吉乃旗民频临灭绝》和《马步芳在可鲁沟地区挑起的民族事端》等三扁文章在《海西文史资料》第三、四辑上已发表过,为此,本辑上没有发表。另增加了《乌兰县中学沿革》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