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9点,中央民族大学知行堂会议厅内挤得满满当当,因为人数过多,最后一排加满了椅子。
“我想考公务员,但英语对我来说太难了。”“我刚来的时候说话大家都听不懂,现在普通话进步非常大,很感谢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这几位来到现场抢着发言的同学,正是来自西藏和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坐在他们对面,由全国政协民宗委主任朱维群率领的“内地高校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专题调研组一行正认真倾听,并不时插话提问。
近年来,国家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拓宽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求学与升学之路。调研组了解到,2016年内地高校就读的西藏少数民族学生5万余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11万余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西藏、新疆培养输送了大批各类少数民族人才,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
“我们此次调研就是要了解内地高校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现状,包括你们在生活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座谈一开始,朱维群开门见山的一番话,让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大家很快打开话匣子,便有了开头的场景。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哪些困难?有挂科吗?”周宁委员亲切地询问。
“我们宿舍的同学都是学霸,他们也影响带动了我,我从没挂科。”坐在前排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学生伊利尔江引起调研组的注意。只见他大方地拿起话筒,用流利的普通话向委员们介绍了这两年在学校参加的各种文艺活动以及获得的荣誉奖项。
“我确实有挂科,但老师和同学都很关心我、帮助我,最后补考过关了。”坐在伊利尔江旁边,同样来自新疆的学生阿里木江微红着脸,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很多同学跟我一样,在老家学习很好,但我们的普通话学得比较晚,而且也没有计算机和英语课程,来到这里发现跟别人差距很大,学习有点吃力。”
看着眼前大部分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北京上学的孩子,高炜委员不免有些心疼,她说:“挂科能够理解,毕竟你们大部分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也很少接触过计算机和英语这些学科。但大家不要灰心,要努力学习,相信很快就能渡过难关。”学生们听后频频点头。
让委员们欣慰的是,为认真做好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中央民族大学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已探索出许多富有成效的做法,比如注重加强学生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教育、部分专业实行单独编班管理、在学生组织中积极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围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开展多种活动等,这些举措得到学生们的高度评价,并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交流,李健委员还发现,在座的学生大部分学的都是本民族语言。“为什么不选择当前热门专业,汉语可能是他们的首要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源头不仅在高校,更在基础教育。”
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白玛也有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缺乏双语老师、双语律师和双语法官,接下来要继续大力实施双语教育,注重培养相关的人才队伍。
内地高校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去哪里就业,也是调研组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告诉调研组,以学校2016届为例,108名西藏籍少数民族毕业生中只有2人选择在京攻读研究生,其余106人都选择回西藏原籍就业,186名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中只有15人选择在内地就业,其余171人均选择回新疆原籍就业。
此外,从老师和学生的反映来看,由于专业、文化和个人就业意愿、就业能力等原因,西藏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面相对较窄,整体就业率偏低。
“其实现在的就业方式有很多,建议大家不妨改变观念,把思路打开一些,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去尝试。”海霞委员的建议得到调研组的一致认同。
“同学们,我刚刚扫了一眼,我们调研组的委员好多都是少数民族,大家在各自领域都非常优秀,这其实从侧面反映了党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少数民族整体素质水平在提高,只要大家相信自己的初心,努力拼搏,一定能完成自己人生的梦想。当然,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社会,都要给予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多关爱,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看着眼前这些笑容明媚、青春洋溢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朱维群深情寄语,希望大家珍惜青春,把握机遇,放开视野,奋勇向前。
话音刚落,会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船在力量的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委员们相信,只要各方用心、用情、用力,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工作一定能取得更好成效。